本世紀末地球或回歸五千萬年前的遠古溫暖氣候
- 來源:cnbeta
- 作者:skylark
- 編輯:豆角
據(jù)國外媒體報道,從生物的角度來看,地球的歷史既充滿了滄桑巨變,又穩(wěn)定得如同上天眷顧。大陸在極地與赤道間來回漂移,山脈與海洋時而出現(xiàn)、時而消失。但無論是在冰河時期與非冰河時期,地球環(huán)境的變化都相對較小,使生命得以存續(xù)。 雖然太陽幫助不大,但地球環(huán)境一直維持在相對穩(wěn)定的水平。
太陽的亮度在成熟過程中慢慢增強。如今每平方米地表接收到的太陽輻射約為1368瓦特,但在地球成型早期僅有1000瓦特。約4億年之前(當時海洋生物尚未進化成陸地生物),每平方米地表接收的太陽輻射約比今天少50瓦特。雖然當時陽光較弱,但較強的溫室效應抵消了這一不足(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)。事實上,近幾百萬年的地球溫度處于歷史最低值。
但如今的陽光更加強烈,溫室效應也達到了幾百萬年來的頂峰。這一組合將招致怎樣的結(jié)果呢?
為尋找答案,南安普頓大學一支由加文·福斯特(Gavin Foster)帶領(lǐng)的團隊匯集了來自112項研究的數(shù)千份過往二氧化碳水平數(shù)據(jù)。南極冰核可為我們提供一百萬年前的空氣樣本,但更久之前的數(shù)據(jù)則需要利用碳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從巖心中獲取。
圖為過去4.2億年間的二氧化碳含量變化(圖中藍線),顯示了變化的整體趨勢(圖中紅線)。上方的淺藍色柱形代表冰川從極地向外延伸的程度。
不斷降低
研究結(jié)果揭露的規(guī)律與預期大致相符,不過結(jié)合多項研究,科學家得到了更加精確的結(jié)論。二氧化碳水平并非在3億年前的冰河時期突然下降,而是在4.2億年間均勻減少。每隔一百萬年,二氧化碳水平平均減少百萬分之3.4。(相比之下,自1960年以來,二氧化碳水平約上漲了百萬分之80)。
事實上,二氧化碳減少引發(fā)的長期降溫效果略強于太陽的升溫效果,因此在過去幾百萬年間,地球上才會規(guī)律性地出現(xiàn)冰河時期。
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為何會不斷下降、與逐漸增強的太陽輻射相互抵消呢?這也許是巖床風化、形成沉積物的結(jié)果。一些常見礦物與溶解在雨水中的二氧化碳發(fā)生化學反應,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(zhuǎn)化為碳酸鹽沉積物和巖石。關(guān)鍵在于,這一化學反應取決于氣候狀況:氣候越溫暖,風化效應就越強烈(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);相反,氣候越寒冷,風化就越微弱(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)。這就像一臺天然溫度調(diào)節(jié)器,使地球氣候維持在相對穩(wěn)定的狀態(tài)。
在過去的4億年間,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,碧綠的植被覆蓋了地表,彌補了僅有蔚藍海洋的單調(diào)。生物圈的擴張也對巖床風化產(chǎn)生了巨大影響。在動植物的共同作用下,風化作用有所加速,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進一步減少。
這一變化過程有時也會偏離整體趨勢,如3億年前溫度突然大幅下降、2億年前溫度突然大幅上升,而這往往與板塊構(gòu)造有關(guān)?;罨鹕綌?shù)量的變化會影響從地球內(nèi)部釋放的二氧化碳量。此外,盤古大陸等“超級大陸”形成時,會產(chǎn)生大批新山脈,加劇風化效應,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幅減少。
未來趨勢
目光從過去轉(zhuǎn)向未來,你可以將溫室氣體排放情況與上述歷史記錄進行有趣的對比。最新一份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報告中將“一切如常”描述為最糟糕的一種情況,若按目前趨勢發(fā)展下去,到了2100年,溫室氣體濃度將達到百萬分之1370,并于2250年到達百萬分之2000的最高值。
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一次高達百萬分之2000時,距今已有2億年之久。但當時的太陽輻射比今天略弱,因此兩者不可同日而語。研究人員的計算結(jié)果顯示,到了本世紀末,陽光和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將使地球氣候恢復到5000萬年前始新世時期的水平,成為恐龍滅絕后溫度最高的時期。(不過溫度還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達到始新世的水準。)
如果我們?nèi)斡啥趸紳舛壬涟偃f分之2000,再加上目前的太陽輻射水平,“地球溫度將超過4.2億年間至少99.9%的地質(zhì)記錄。”好在我們已經(jīng)開始對溫室氣體排放加以控制,不過這個想法仍然夠嚇人的。
我們必須記住,全球變暖面臨的威脅主要取決于上述變化速度。地球歷史上也出現(xiàn)過溫暖的氣候,但那是成百上千年、甚至數(shù)百年地質(zhì)變化積累的結(jié)果,生物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這些變化。問題是,如今地球氣候的變化速度太快,更接近物種大滅絕時的水平。
玩家點評 (0人參與,0條評論)
熱門評論
全部評論